学习经历: 1998年9月-2002年7月,扬州大学农学系本科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2002年9月-2005年7月,扬州大学农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5年9月-2008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年7月-2010年7月,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秘书处; 2010年7月-现在,博士后,副研究员,教授; |
硕博研究生课程,“作物栽培科学研究进展”(玉米部分) |
作为主持人承担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十三五”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作为骨干参与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东北春玉米非生物逆境生理与应用创新团队”项目,以及黑龙江“头雁”领军计划“寒地粮食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创新团队”项目。所在团队合作紧密,战斗力强,紧跟新形势下农业“粮食丰产”和“黑土保护”两大核心发展战略要求,集成应用保护性耕作、合理增密、种肥同播、浅埋滴灌等关键技术,落实抗旱坐水种、化控防倒、促早熟防早霜等防灾减灾措施的要求,服务于黑龙江玉米产业发展。近15年来,我们团队扎根玉米主产区所做的系列工作,获得玉米栽培学及逆境生理生态领域小同行的认可与赞许,研究成果可为黑龙江省玉米绿色、生态、优质、高产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已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杂志发表中英文120余篇,出版著作12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黑龙江绿色有机农业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主任岗位科学家,多省农业农村厅及科技厅项目基金评审及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博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生物科学SCI收录某两个期刊Academic Editor,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和“学术骨干”称号获得者,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理事等。玉米栽培生理生态及环境科学业内同行知名期刊《Field crops research》,《Plant and soil》,《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Crop science》,《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BMC plant biology》,《Plant growth regulation》,《The crop journal》,《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Agronomy journal》,《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生态环境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以及新生SCI系列期刊等50多国内外期刊经常审稿及被约稿专家。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研究奖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