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俄粮食生产与食品科学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16日下午,由农学院承办的分会场,围绕“粮食生产方向”展开分组讨论,数十位中俄专家围绕中俄农业合作、粮食安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中俄农业发展和龙江振兴献计献策。
本次论坛聚焦粮食安全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围绕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完善黑龙江“粮头食尾”产业链等多个研究领域进行深入探讨。邀请东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研究员马守义,国立土地规划大学(莫斯科)副校长萨诗尼科夫,上伏尔加联邦农业科研中心主任休金,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院长秦建春,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郑志民,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业科学院生态学系主任瓦谢涅夫,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农业大学育种和原种繁育中心主任丘拉科夫作了学术报告。会后,专家、学者为现场观众答疑解惑。
![](/__local/2/A0/1F/0C61516059F7BB95409FCA7ECAA_9F474348_1CBE4F.png)
会议现场
![](/__local/7/36/24/8EDB3A3D2FF2D4799F106970661_5F3DC37B_11BBC6.png)
陈庆山讲话
会上,农学院院长陈庆山对俄罗斯来华专家以及各高校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他指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推动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十四五”以来,农学院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领域与国际多所高校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希望双方能够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常态化的国际科研合作模式,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项目的深度与广度,着力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据悉,农学院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发展计划”,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7所知名高校开展稳定的合作交流,与俄罗斯、中国台湾地区建有本科生交流平台。“十四五”期间至今,举办金陵智慧农业国际论坛3期,线上点击热度达4.86万。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开创“双向交流,多向交流”的生动局面,为不断提高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__local/1/83/33/481CA3384A8145C2E4E913D8882_716AE96E_5D01C.png)
![](/__local/6/DF/29/D4704156C782CA873E57F866631_5C405D3B_58CB2.png)
![](/__local/8/72/97/4D7C88CDB62D8DDE3506CA4C697_68D016CC_668FF.png)
![](/__local/4/7F/8C/08369C34D2793B16D99D4079DEA_6958CCF9_5ED9C.png)
![](/__local/7/6E/AD/1DC8F0B7F4EF8153BF7D32BFABA_827C03F9_3CDE0.png)
![](/__local/B/9D/FF/A31C76C8C40471EC0EF40C69B43_24BF66F1_71A20.png)
![](/__local/E/53/E7/8C3DCCD91BFF6EBCD732576C7B9_6326532F_4C12F.png)
与会专家作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