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介绍: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侨联副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总编,【Food and Energy Security】副主编等职。曾任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植物学报英文版)主编(2009-2018)。主要研究植物种子发育,特别是胚胎与胚乳发育的分子调控和细胞间信号转导分子机理。主要学术贡献包括提出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决定植物器官原基形成的理论;鉴定了一系列控制胚胎和胚乳发育必需基因;发现控制干细胞分化的基因是以小分子多肽参与信号传递,解析了调控水稻灌浆关键转录因子NF-YB1控制水稻灌浆的分子机理,发现DNA去甲基化酶ROS1弱突变可以增加水稻糊粉层厚度,大幅度提升稻米营养品质。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总被引 4500余次。参编【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许智宏、刘春明,1998年,科学出版社)和【植物细胞分化与器官发生】(201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等教课书。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同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项目支持,2009年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
摘要:
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土壤为高铁红壤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不同农作物因其起源和驯化环境不同,对高铁的适应性差异很大。中国的水稻主要是在南方红壤土地区驯化,对高铁有一定抗性,但对其机理了解不多。我们对EMS诱变的水稻群体在海南红壤土和和北京褐土条件进行了筛选,获得了对高铁敏感的突变体,利用遗传学手段对水稻适应高铁的机理进行了分子遗传解析,发现水稻存在严格的铁-铜稳态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