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的基石,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让我们共同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强化责任意识,用行动守护家国安宁。
什么是国家安全日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安全日
一、法律上: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二、国际形势上:中国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非传统领域安全日益凸显;
三、“十三五”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要制定实施政治、国土、经济、社会、资源、网络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保障国家政权、主权安全,防范化解经济安全风险,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一、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敌对势力通过意识形态渗透破坏;
二、树立大局观: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理解外交政策,拥护国家决策;
三、保守国家秘密:在生活中注意保护国家秘密,不随意发布敏感信息,不在社交平台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
五、增强防范意识:警惕境外组织以学术交流为名的间谍活动,不拍摄军事设施,不在社交平台传播敏感信息;
六、注意网络言行:不转发来源不明的“阴谋论”,不参与非法网络串联;
七、行动践初心:积极关注“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学习最新的国家安全知识,提升自身的防范能力。积极参与安全知识竞赛、主题讲座,积极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