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7月22日—24日视太阳达到黄经为120°时为大暑。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节气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前后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间,农作物生长也最快,由于天气炎热,大暑也十分需要降雨,《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指出大暑若不下大雨,就可能造成田地严重的干旱,甚至导致作物无法生长。
节气农事
【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
大暑节气,正值我国双抢之时,也是一年之中最紧张、最艰苦的时候,因此在高温环境下,需要进行早稻抢日、晚稻抢时,早稻到了收获时期,就需要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各种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然后晚稻适时栽插,能够争取晚稻快速生长,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一般在7月底将完成此项工作。
【防旱排涝】
大暑一到,温度很高,田间水分蒸发快,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所以一旦遇到干旱,就会影响作物生长,需要及时进行灌溉,大暑节气也是发生洪涝比较严重的时候,一旦发生洪涝,田间就很容易发生病虫害,要做好排涝工作,针对涝灾严重的地块,要适时改种其他抗涝作物,减少损失。
【病虫害防治】
高温天气,病虫害总是爆发的高峰期,在这个时候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比如稻区的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玉米田的玉米螟、玉米粘虫、草地贪夜蛾、锈病等都要做好全面防治,以免出现造成农作物减产,损失收入。对于没有发生病虫害的,应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防高温】
在高温情况下,农作物很容易发生日灼病,这对于农作物生长很不利,而且影响其产量,所以面对高温天气,需要通过灌溉的方式降温,还可以通过喷施一些叶面肥或者生长调节剂,来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减轻高温的危害。
传统习俗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斗蟋蟀,中国民间搏戏之一。蟋蟀仅有雄性会争斗,在自然界中,它们会为保卫自己的领地或争夺配偶权而相互撕咬。而在民间,人们利用雄性蟋蟀这一好斗特性,特意从野外捕捉一对雄性蟋蟀并将其放进斗栅中以供人们赌斗赏玩,从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搏戏。二虫鏖战,战败一方或是逃之夭夭或是退出争斗,倒是鲜有“战死沙场”的情况。
【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待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大暑节气
粮食渐熟
丰收在望
粮满天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