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历: 1987年9月-1991年7月,东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本科生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4年9月-2009年1月,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1996年8月,助教; 1996年9月-2001年8月,讲师 2001年9月-2011年8月,副教授 2011年9月至今,教授
|
讲授(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实验)本科生课程;讲授(昆虫生理学)(害虫生物防治原理和技术)研究生课程。
|
1、黑龙江省农田主要地下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03025),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2010年7月-2015年7月; 2、豆根蛇潜蝇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CARS04-07B-01),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项子课题,2016年1月-2020年12月 3、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GA19B104-6),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2019年1月-2021年12月。
|
研究论文: 1.于洪春,王蕾,邓佳佳,薛芳森,张原.食料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植物保护,2011, 37 (4): 63-67. 2.耿欢欢,李红霞,于洪春*,张奇.黑龙江省二化螟虫口密度与粳稻产量损失关系及经济阈值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1):43-47. 3.于洪春,邓佳佳,王雨薇,张鑫琳,宋龙腾.温度与光周期对甘蓝夜蛾哈尔滨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4(1):133-136. 4.宋龙腾,于洪春*,王雨薇,张鑫琳,许国庆.卵孢白僵菌与农药混用对蛴螬防治效果研究.北方园艺,2013,(1):131-134. 5.于洪春,王雨薇,宋龙腾,邓佳佳,许国庆.八字地老虎高毒力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的筛选.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4(10):128-133. 6.张鑫琳,于洪春*,房丹丹,项丹丹,许振南,许国庆.二化螟高毒力苏云金杆菌菌株的筛选.北方园艺,2014,(16):112-114. 7.张英春,王雨薇,于洪春*.比较人工配方和天然饲料对甘蓝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5):3548-3552. 8.于洪春,房丹丹,邓佳佳,赵奎军.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活体增殖因子及最佳增殖条件的研究.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1):78-84. 9.宋龙腾,张鑫鑫,于洪春*,李克斌,杜鹃,刘聪鹤,孙艺峰,许国庆.卵孢白僵菌NEAU30503固态培养条件优化.植物保护,2016,42(2):123-128. 10.孟冰冰,于洪春*. QuEchERS-超高效合相色谱测定土壤中啶虫咪的含量及不确定度分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5):2097-2104. 11.于洪春,杜娟,宋龙腾,孙艺峰,刘聪鹤,赵奎军,李克斌,许国庆.十种杀虫剂对布氏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32(4):449-455. 12.刘聪鹤,王雨薇,于洪春*,孙艺峰,侯月敏,赵奎军,李克斌.卵孢白僵菌及添加杀虫助剂对两种地老虎的生物活性测定.应用昆虫学报,2016,53(4): 739-744. 13.张鑫鑫,房迟琴,刘丹丹,Innocent Nyamwasa,张帅,尹姣,曹雅忠,于洪春*,李克斌.二氧化碳对三种蛴螬的引诱作用.植物保护,2016, 42(6):46-50. 14.孟冰冰,于洪春*. NANO碳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东北黑土壤中多农残含量.分析科学学报,2017,33(1): 91-96. 15.于洪春,孙艺峰,侯月敏,杜鹃,单金琼.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主要夜蛾科害虫生物活性的测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48(4): 15-21. 16.侯月敏,宋显东,王振,庄宝龙,赵薇,孙苓芙,王碧瑶,陈继光,于洪春*.哈尔滨市郊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与卵块空间分布研究.植物保护,2018,44(4): 151-157. 17.于洪春,赵薇,侯月敏,宋显东,王春荣,裴海英,王振,庄宝龙,孙苓芙.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滞育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49(12):1-8. 18.于洪春,孙苓芙,席贤举,裴海英,庄宝龙,薛芳森.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滞育诱导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50(9):10-18. 著作: 1.于洪春,张俊华.黑龙江省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 2.于洪春(编委).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于洪春(参编).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
成果: 1、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水稻潜叶蝇测报调查规范(DB23/T1414-2011)”,排名第1,2011; 2、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菜蛾虫情调查和防治技术规范(DB23/T1363-2010)”,排名第2,2010; 3、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水稻负泥虫测报调查规范(DB23/T1240-2008)”,排名第2,2008。 专利: 1.蔬菜田中防治害虫的生物源杀虫复配剂(ZL 2006 1 0009912.0),国家发明专利,排名第2; 2.苏云金芽孢杆菌Bt20光谱杀虫剂的助剂(ZL 2008 1 0209585.2),国家发明专利,排名第4。 获奖: 水稻二化螟数字化测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2020。 |